推广 热搜:   实时    平台  支付接口  app开发  普洱  家乐  专业  窗口 

顺丰同城如何以“独立第三方”身份抢占行业高地?CEO孙海金:不与其他平台争流量,拥抱市场所有参与者三维目标

   日期:2023-06-19     浏览:41    评论:0    
核心提示:作为港股“即时配送第一股”,顺丰同城近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12月14日,顺丰同城正式登陆港股市场,完成又一里程碑。从2016年作为顺丰集团内部一个事业部开展同城实时配送服务,到2019年独立公司

作为港股“即时配送第一股”,顺丰同城近期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12月14日,顺丰同城正式登陆港股市场,完成又一里程碑。从2016年作为顺丰集团内部一个事业部开展同城实时配送服务,到2019年独立公司化运营,短短5年,顺丰同城即将成为王卫手中的第四家上市公司。

据悉,顺丰同城的配送服务目前已覆盖餐食茶饮、蔬果生鲜、商超便利、蛋糕鲜花、医药用品、服装汽配等全场景需求。服务地区覆盖全国1000多个市县,注册骑士超280万,服务53万B端商家及1.26亿C端用户。根据招股书,顺丰同城在过去三年保持了订单总数的连年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超200%,跑赢行业水平。与此同时,营收数据也伴随订单量的增长取得较高增速,过去三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20.8%

随着顺丰同城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即时配送领域再次热闹了起来。一边是美团、饿了么等本地生活电商设立的配送业务,另一边是达达这类依托强大商流的配送平台,而一直定位为“独立第三方”顺丰同城,则为行业带来新的变量和可能。

对于即时配送这个短短几年壮大起来的千亿级订单规模的市场,顺丰同城的入局将给行业带来哪些新的变量?顺丰同城CEO孙海金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顺丰同城一直秉持中立开放的态度,面向新消费市场的所有参与者,同时以第三方独立配送平台的角色,以更强的适应性应对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随着消费场景的不断延伸,即时配送行业的市场空间依旧很大,但只有精耕细作才能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谈经营:各方业绩数据亮眼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招股说明书,最近两年顺丰同城在订单、营收等方面都有明显增长,复合年增长率还高于行业水平,利润亏损也开始收窄,顺丰同城这两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何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孙海金:近两年的增长可以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我们具有了更强的产品竞争力;第二,这两年业务迅速扩张,覆盖了更多的城市;第三,服务场景更加丰富,这是我们区别同行的很大一个特点,抗风险能力也更强一些。

其实我们前三年都在摸索如何做产品服务,都在积累经验,2019年到2020年是我们真正开始进行网络扩张的一年。过去六年,不管是顺丰内部还是外部,都很少有公司能做到每年都有不低于三位数的增长,这非常考验业务结构的平衡性,对我们来说,每年都会有业务的侧重点,攻守结合。

关于利润亏损收窄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我们调整了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单价、减少一些折扣;第二,扩大了规模,还把激励改成权益和非现金激励;第三,拉新方面我们有了品牌效应,费用就相应降低了;第四,提高了组织管理水平,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弥补了部分亏损。

证券时报记者:是否有考虑过,公司上市之后,快速实现盈利,给投资者更大的信心?

孙海金:第一,有部分亏损是因为进行股权激励。这部分股权支付是平摊很多次的,但这部分亏损明年就没有了。第二,即时配送其实是一个赚钱的行业。那为什么会亏损呢?因为初期为了培育用户习惯,会产生一些营销费用。但这笔费用也取决于我们对市场的扩张性有多强,对增长的期望有多高,如果每年要保持100%以上的增速,那必须付出一定的营销费用,但如果把增速降下来,我们就会很快盈利,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平衡资本市场的预期。

在今年三四月份之前,我们在跑马圈地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如果我们现在要放慢脚步,也是可以的,盈利就会快一些。其实这个行业本质上是赚钱的,毛利率是足够的,但是因为科技研发、股权激励、品牌营销方面的投入,所以前期需要一些沉淀和支出。

展开全文

谈竞争:多场景和“第三方”是看家利器

证券时报记者:顺丰同城一直给自己定位为“独立第三方”,请介绍,如何理解这种定位和角色?

其次,第三方能将服务定义权交还给客户。对于希望打造品牌差异化的商家,常规的配送往往难以满足。例如,五星级餐厅的外卖,显然不希望跟街边小吃店采用同样的配送服务标准,而顺丰同城能够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定制。

再次,第三方能让定价回归服务本职。即时配送本质上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也应该以服务本身进行定价。第三方平台的服务大多以物流定价,而不以整体订单的百分比扣点进行定价,这样就能为商家释放更多利润空间,未来必将受到更多品牌方和商户,特别是高价值商户的青睐。

最后,随着反垄断市场政策不断深化,一家独大的商流平台已成历史,商户逐渐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构建专属的配送闭环需求日益提升,第三方独立即配平台重要性日益凸显。

第三方的属性,让顺丰同城在B2C赛道的领先优势愈发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我们看到顺丰同城覆盖的四大业务场景中,友商早已建立了比较高的商流壁垒,顺丰同城是如何打开市场的?

孙海金:中国近十年很多商业成功的典范,都是在商流上取得成功的公司,大部分人会认为商流是成功的关键。但如果我们从属于某个商流,那一定会被这个商流限制了想象空间。客观上来说,顺丰同城也不具备做商流的基因,所以我们选择做自己擅长的事,就是物流。正因为我们没有商业,很多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伙伴。如今,越来越多头部品牌,都将顺丰同城视为配送服务的第一选择,而有些商流平台在高峰时段,也愿意将配送交由顺丰同城作为运力补充。

其次,无论是做快递还是配送,本质上都是做服务的。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渠道型的公司头部效应已经很明显。而且从中国的零售格局也可以看出,从最早的百货商场,到大卖场到电子商务,几乎十年一个更迭,渠道型公司的宿命是“被革命”,赚取的利润越高,出来“闹革命”的人就越多。而服务型公司可以参考欧美的很多公司,小而美,只要它能解决问题,就会永远存在,服务的杠杆是没有这么强的。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顺丰同城的服务覆盖了多种场景,您也曾表示行业应至少包含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四个场景,而且多次提及多场景覆盖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如何理解?

孙海金:我们跟同行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的场景比别人更丰富一点。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平台都是单场景的,有些平台侧重于商超和医药,有些平台侧重于餐饮。但单场景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单一业务就可能受到影响,而且没有别的业务可以救场。举个例子,疫情来的时候,餐饮订单变得不好做,但商超就有增长。如果业务结构和场景单一,抗风险能力就会弱。

谈行业:“四个能力”构成行业壁垒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似乎只有顺丰同城一家,顺丰集团作为一家快递物流公司可以做,您认为国内的其他快递公司是否也可以涉足?这门生意的壁垒在哪里?

孙海金:其实早在2017年时,快递界就探讨过快递公司做即时配送的空间,而且那个时候也有同行在尝试,但是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我们。我认为,这个行业的壁垒有“四个能力”:第一,产品服务能力,即时配送本质上是服务业,必须在产品服务上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还要有性价比,所以要拼产品;

第二,网络能力,网络覆盖讲究弹性,起码要有五个覆盖:城市数量的覆盖、城市内区域的覆盖、客户的覆盖、行业的覆盖和24小时覆盖,形成一整张网络。而现在要织成这样一张网络,已经需要不少的资金量来支撑了。

第三,精细化运营能力,这个行业毛利率低,必须依靠公司的精细化运作,包括怎么低成本获客、骑手的运营、城市的运营等,要在低毛利中寻找盈利的空间,这不是短时间内能积累的,如果没有两三年经验的专业人才,给他一个城市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开城”。第四就是品牌能力。我认为,现在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无论是资金、网络、人才还是科技,都远高于2017年。

证券时报记者:未来是否有可能,当这个行业的规模上去了、成本下降了,就会开始有玩家进场?

孙海金:这个行业不会像快递业那样出现内卷,至少五年内不会。因为,首先这个行业仍处在增量竞争阶段,大家连增量的生意都做不过来,所以不会内卷;其次,这个行业的底线是质量,即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客户需求,因此如果超时了,即使配送费再便宜也没有用。最后,目前行业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我们过去都是利用几个行业巨头在线上“打架”,线下仍有空间的时候来“织网”的。

证券时报记者:行业未来会是一个怎样的竞争格局,当前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孙海金:我认为这个行业最多两三年,会形成两大阵营,一大阵营是以平台自营物流为代表的,他们的成功会取决于商流地位;另一类就是以顺丰同城为代表的第三方独立开放的平台。这个行业未来的机遇,一定会紧紧依托消费者的即时消费场景,延伸至更加有趣、更加全面的领域,所以行业的想象空间很大。

编辑:万健祎

yeshuy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103917.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顺丰同城如何以“独立第三方”身份抢占行业高地?CEO孙海金:不与其他平台争流量,拥抱市场所有参与者三维目标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