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研究社|A股转战港股,韩束母公司IPO为何如此迫切?
摘要:这家曾被冠以“第一微商”称号的传统化妆品企业,在2022年能否延续“荣耀”?
文/竹里
从A股IPO转战港股,韩束母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美集团”)离资本市场的脚步越来越近。
1月4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2021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接收了关于上美集团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材料。根据证监会发布的相关规定,若进展顺利,上美集团最快或将于今年1月正式递交招股书。
这家曾被冠以“第一微商”称号的传统化妆品企业,在2022年能否延续“荣耀”,成为今年首个港股美妆上市公司?又或者是继续陷入此前上市未果的泥淖,在提出IPO目标后不了了之?还有待后续关注。
上市早有打算 为何放弃A股
登陆资本市场,上美集团早有打算。
事实上,早在2015年10月30日,上美集团创始人兼CEO吕义雄在朋友圈发文称,自11月1日起,公司将正式更名为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并计划在2018年完成上市。
不过,在之后的5年多时间里,上美集团的上市未有更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
直至2020年12月16日,成立于2002年的上美集团正式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主体变更为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月19日,其注册资本增加100%至3.6亿元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2月22日,上美集团曾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在上海证监局登记备案,计划冲刺A股,而后即再无更新。
展开全文而从近两年的动态来看,上美集团似乎已确定将按下上市按钮。
公开资料显示,上美集团前身为“上海韩束化妆品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于上海,2015年11月1日,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海上美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拥有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BIO-G等多个品牌。
如今,上美集团再次加速上市进程,意欲何为?在业内人士看来,上美集团发展初期,对于韩束、一叶子寄予了较大的希望,同时,也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随着后续的发展,两大品牌的发展放缓、融资渠道受限,不得不通过上市寻求进一步的发展。
那么,上美集团为何放弃A股?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指出,目前,国内注册制是以具有明确明显科创属性的企业为主,全面注册制还有一段时间落地,因此,上美集团若要尽快完成上市,只能选择港股。
重金营销救不了上美
事实上,在前些年的发展中,不少消费者更习惯用韩束这一称呼来代替上美集团。纵观上美集团这些年的发展可知,公司在营销投放上没少下功夫。
据公开数据,2015年,韩束以5亿元的高价冠名《非诚勿扰》,这一数额曾刷新当时中国电视广告的纪录。
上美集团官网显示,上美集团营销策略分为三个时代,其中,1.0时代即2013年-2015年,为传统大屏大曝光时代,与《非诚勿扰》《花样姐姐》《蒙面歌王》等各大卫视综艺深度合作,线下投放大量院线。
2.0时代即2016-2019年,为内容营销时代,上美集团入局影视剧植入,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并赞助了《火星情报局》等网综。面膜品牌“一叶子”在此期间赞助了《明日之子》《这就是街舞》等爆款综艺节目。
3.0即2020年至今,为全局营销“品效销合一”时代。上美集团在多部电视剧中进行了植入,并与多名头部达人合作直播带货。如《三十而已》、《以家人之名》等电视剧均能看到上美集团的身影。
重金营销的背后确实让上美集团旗下的品牌的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提升,但从近年来的市场反馈来看,收效似乎并不如预期,也正面临产品单一、增长变缓等问题,并逐渐在市场中被新国货品牌所取代。
据媒体此前报道,在近几年天猫“双十一”美妆榜中,一叶子的排名已由前几跌出前十,取而代之的是完美日记、花西子、薇诺娜等新国货品牌。
对于上海上美另一个婴童日化品牌红色小象,国金证券在研报中也给出了风险提示:“婴童日化行业未来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消费升级,若未来消费升级不及预期,行业增长将承受压力。”
一边是重金营销带来的品牌刻板印象,一边是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刺痛消费者的神经。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搜索“韩束”关键词共有290条结果,搜索“一叶子”关键词共有92条结果,投诉内容包括虚假宣传、皮肤过敏、掺杂杂质等产品质量问题。
2021年6月,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和检验了509家企业销售、生产的1184批次商品,其中共有119批次商品包装不合格,一叶子品牌榜上有名。
2019年12月,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第三期化妆品监督抽检信息显示,上美集团委托方苏州工业园区黎姿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韩束补水修护面膜质量不合格,该批次产品中检出了产品标签标识以外的防腐剂(苯氧乙醇),与产品标签标识不一致。
参考资料:蓝鲸财经、央广网、资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