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实时  平台  支付接口  app开发  专业  普洱  家乐  窗口 

敢为天下先,邮储银行“新核心”构建与落地之路张柏芝照艳原图

   日期:2023-05-14     浏览:23    评论:0    
核心提示:序: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虽然分布式改造在银行业是大势所趋,但在国有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却是第一个迈出这一步的。 今年4月,邮储银行

序: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虽然分布式改造在银行业是大势所趋,但在国有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却是第一个迈出这一步的。

今年4月,邮储银行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投产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这是国有六大行首个落地的分布式金融新核心。虽然分布式架构已经在互联网IT技术领域广泛应用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但在银行业,目前分布式实践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以邮储银行国有大行的巨大体量构建新核心的难度更是成指数级上升。

邮储银行为什么要迎难而上来构建新核心?新核心构建路径是怎样的?最终落地成果如何?相信很多人都比较好奇,IT168基于公开资料的研究整理,希望对同业转型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百年邮储的新时代挑战

邮储银行可追溯至1919年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邮储银行依托“自营+代理”的独特运营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网点数量众多、地域覆盖广阔、服务深度下沉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根据其2020年财报,邮储银行有近40000个网点,覆盖全国99%的县(市),服务个人客户超6亿户。

银行事关民生大计,于国家发展而言,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大幕早已拉开,目前,中国的银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数字金融生态和生态互联开放的背景下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邮储银行在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化构建持久和差异化的核心竞争能力。

据悉,邮储银行传统的核心系统采用经典的IOE架构搭建而成,支撑了邮储银行初期信息化,电子金融。但随着金融服务在线化,小额交易频次越来越高等这些服务场景的变化,对传统的核心系统带来了巨烈的冲击,尤其在交易热点时段,现有系统弹性不足,造成交易缓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邮储的品牌形象。商业软件架构与技术封闭,迭代慢,在应对金融创新乏力,无法继续支撑邮储银行向前发展。原有的核心系统已经到了支撑能力的天花板,因此,新核心的构建迫在眉睫。

在今年华为智慧金融峰会上,邮储银行首席信息官牛新庄回顾新核心的建设时曾指出:“核心系统是一家银行的引擎、发动机,打造一个强大的引擎、发动机,才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极致的服务。”他进一步指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以用户为中心,面向用户体验,对内提高效率,梳理产品和流程,提升效益。所以,邮储银行在2019年,从核心系统入手,构建了新一代核心系统。

构建新核心求破局

2019年年初邮储银行开始启动下一代金融核心的预研,对于新核心的需求目标很明确,一是支持业务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突破系统瓶颈,实现自主可控。三是顺应分布式等新技术发展,对系统进行升级迭代。四是推动企业级管理升级,助力零售战略落地。五是支持邮储银行未来5至10年的持续发展。

通用计算一直走在IT技术变革的前列,开源成为构建数字世界的基石,已是业界共识。邮储银行选择基于通用计算平台加开源软件技术构建分布式基础IT能力,建设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

这次重构并不是单纯从技术上实现分布式,而是要奠定邮储未来创新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梳理企业内部流程。邮储银行新核心的建设路径采用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一方面围绕银行战略,通过建模对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建立模型资产库,对业务进行抽象,模块化,组件改造,达到乐高模式,按需快速构建。另一方面以分布式技术进行技术支撑。在技术层面,对建模的业务模型库,在分布式技术平台上进行实现,包括运维,全链路跟踪,分库分表数据存储,底层数据库采用国产开源数据库openGauss。

展开全文

序: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 虽然分布式改造在银行业是大势所趋,但在国有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却是第一个迈出这一步的。

今年4月,邮储银行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投产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这是国有六大行首个落地的分布式金融新核心。虽然分布式架构已经在互联网IT技术领域广泛应用并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但在银行业,目前分布式实践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以邮储银行国有大行的巨大体量构建新核心的难度更是成指数级上升。

邮储银行为什么要迎难而上来构建新核心?新核心构建路径是怎样的?最终落地成果如何?相信很多人都比较好奇,IT168基于公开资料的研究整理,希望对同业转型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百年邮储的新时代挑战

邮储银行可追溯至1919年开办的邮政储金业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邮储银行依托“自营+代理”的独特运营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网点数量众多、地域覆盖广阔、服务深度下沉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根据其2020年财报,邮储银行有近40000个网点,覆盖全国99%的县(市),服务个人客户超6亿户。

银行事关民生大计,于国家发展而言,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在数字经济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大幕早已拉开,目前,中国的银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数字金融生态和生态互联开放的背景下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邮储银行在思考如何通过数字化构建持久和差异化的核心竞争能力。

据悉,邮储银行传统的核心系统采用经典的IOE架构搭建而成,支撑了邮储银行初期信息化,电子金融。但随着金融服务在线化,小额交易频次越来越高等这些服务场景的变化,对传统的核心系统带来了巨烈的冲击,尤其在交易热点时段,现有系统弹性不足,造成交易缓慢,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和邮储的品牌形象。商业软件架构与技术封闭,迭代慢,在应对金融创新乏力,无法继续支撑邮储银行向前发展。原有的核心系统已经到了支撑能力的天花板,因此,新核心的构建迫在眉睫。

在今年华为智慧金融峰会上,邮储银行首席信息官牛新庄回顾新核心的建设时曾指出:“核心系统是一家银行的引擎、发动机,打造一个强大的引擎、发动机,才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极致的服务。”他进一步指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以用户为中心,面向用户体验,对内提高效率,梳理产品和流程,提升效益。所以,邮储银行在2019年,从核心系统入手,构建了新一代核心系统。

构建新核心求破局

2019年年初邮储银行开始启动下一代金融核心的预研,对于新核心的需求目标很明确,一是支持业务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二是突破系统瓶颈,实现自主可控。三是顺应分布式等新技术发展,对系统进行升级迭代。四是推动企业级管理升级,助力零售战略落地。五是支持邮储银行未来5至10年的持续发展。

通用计算一直走在IT技术变革的前列,开源成为构建数字世界的基石,已是业界共识。邮储银行选择基于通用计算平台加开源软件技术构建分布式基础IT能力,建设新一代分布式核心系统。

这次重构并不是单纯从技术上实现分布式,而是要奠定邮储未来创新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梳理企业内部流程。邮储银行新核心的建设路径采用业务和技术双轮驱动,一方面围绕银行战略,通过建模对业务进行重新梳理,建立模型资产库,对业务进行抽象,模块化,组件改造,达到乐高模式,按需快速构建。另一方面以分布式技术进行技术支撑。在技术层面,对建模的业务模型库,在分布式技术平台上进行实现,包括运维,全链路跟踪,分库分表数据存储,底层数据库采用国产开源数据库openGauss。

原文链接:http://www.jingke.org/news/show-86844.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敢为天下先,邮储银行“新核心”构建与落地之路张柏芝照艳原图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